(8分)烯效唑(S-3307)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烯效唑(S-3307)对植物根冠比(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干重的比值,在作物苗期,根冠比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材料:小麦种子、0.1%二氯化汞、烯效唑、蒸馏水
实验步骤:
①选取若干数量的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饱满的小麦种子,平均分为四组。
②用0.1%二氯化汞消毒15-20 min,蒸馏水冲洗4-5次
③分别用等量的0 mg/L、20 mg/L、X mg/L、60 mg/L的烯效唑浸种24 h。种子洗净后于瓷盘中培养,催芽3 d后移栽。
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称量植物的 ,并计算根冠比。
(2)实施实验过程,得到了以下数据:
处理浓度 (mg/L) |
根干重 (g) |
冠干重 (g) |
根冠比 |
0 |
0.0752 |
0.148 |
0.458 |
20 |
0.0806 |
0.145 |
0.597 |
X |
0.0785 |
0.144 |
0.552 |
60 |
0.0765 |
0.143 |
0.533 |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中的X应为: 理由是: 。
②图中的数据表明不同浓度烯效唑(S-3307)下植物的根冠比不同,主要体现在不同浓度烯效唑能通过 ,从而提高幼苗的根冠比,为了有利于植物作物苗期的生长,烯效唑的浓度应当控制在 左右。
(3)烯效唑对植物具有一定的矮化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抑制 的合成,抑制了植物细胞的伸长,从而抑制了植物增高。
某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 ), 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如下图所示,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问,
(1)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Ⅲ8, Ⅲ9,Ⅱ6。
(3)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基因型为aaXbY的概率为;只患甲病的概率为。只患甲或乙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同时患两种遗传病个体的基因型是,患两种遗传病个体的概率为。
下面是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是图。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
(3)具有四分体的是图。
(4)图A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为,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
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后代需进行受精作用,植物体细胞杂交要进行原生质体的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进行动物细胞融合。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回答问题:
(1)若a、b表示两种植物体细胞,则杂种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逐步发育成杂种植株。这项技术克服了。
(2)若a、b分别为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则制备单克隆抗体要至少经过2次筛选。其中一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 ;再经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出。
下列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部分图解,请把代表各步骤的字母填写在流程示意图中。
(3)若a、b分别为体外受精的卵母细胞和精子,则受精前要对b进行处理。
西葫芦的果皮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其中白、绿、黄色三种色素在果皮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
(1)①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根据图可知,黄果皮西葫芦的基因型是。
(2)基因型为BBtt的西葫芦与纯合的黄果皮西葫芦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讲,F2的性状分离比为。让F2的全部白果皮西葫芦与绿果皮西葫芦杂交得F3,则F3中白果皮西葫芦占。
(3)某同学发现在某个黄果皮西葫芦果皮上长有一块白斑,如果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属于突变(显性或隐性)。T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
(4)调查西葫芦园地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取样方法是,统计方法是
Ⅰ.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12:00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请比较图中B、C两个点对应的时刻, 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CO2浓度相对较高,在A点时植物细胞会产生ATP的场所
(2)如果该植物处于密闭的空间中,CO2 吸收速率也如图所示,则密闭空间中O2 在点浓度最高。
(3)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X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一致的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X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①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②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X的浓度增大,叶片气孔开启程度 。
Ⅱ.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右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体现内环境组成成分是。
(2)左坐标图b点时膜两侧的电位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内的Gly释放出来。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本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