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由登革热病毒(RNA病毒)引起,可分为Ⅰ、Ⅱ、Ⅲ、Ⅳ 4种甚至更多类型,通常由在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当人体感染某种类型的登革热病毒后会产生相应抗体,在机体二次感染不同类型的登革热病毒时,之前产生的抗体可能会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会进入巨噬细胞中,导致病毒在其中大量复制,出现ADE效应(抗体依赖增强作用),患者临床病症加重。请回答:
(1)登革热病毒与人、伊蚊的种间关系分别是 。登革热病毒分为4种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 ,从生物多样性角度来讲体现了 多样性。
(2)目前尚无针对登革热病毒的有效疫苗,其原因是 。
(3)科研人员从用登革热病毒免疫过的蛋鸡所产鸡蛋中,提取出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抗病毒因子以治疗登革热,为研究其治疗效果做了以下步骤的实验:
第一步:取3日龄乳鼠若干,均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雌雄数相等。
第二步:甲组乳鼠注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抗登革热病毒因子0.1ml/只,乙组乳鼠注射 的蛋鸡所产鸡蛋中提取出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万的物质0.1ml/只作为对照因子组,丙组乳鼠 作为对照组。
第三步:连续3天重复第二步骤,第4天每组乳鼠 ,并逐日观察和记录各组乳鼠生活情况。实验两月内结果如下表1、2:
表2 抗登革热病毒因子对病死 乳鼠存活时间的影响 |
|
组别 |
死亡时间/天 |
甲组 |
9.17±2.04 |
乙组 |
7.82±0.87 |
丙组 |
7.95±1.69 |
表1 抗登革热病毒因子对乳鼠病死率的影响 |
|||
组别 |
总数/只 |
病死数/只 |
病死率(%) |
甲组 |
20 |
6 |
30 |
乙组 |
20 |
20 |
100 |
丙组 |
20 |
20 |
100 |
此实验的因变量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1)黄色鼠的基因型是,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2) 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3)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4分)
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的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逐对进行分析和统计,其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
(1) 亲本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分别为、。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是。F1中的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3) 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如果用F1中全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种,数量比为
。
葫芦科中一种称为喷瓜的植物其性别不是由异型的性染色体决定,而是由3个复等位基因aD、a+、ad决定的,每株植物中只含有中的两个基因。它们的性别表现与基因型如表所示,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性别类型 |
基因型 |
雄性植株 |
aDa+、aDad |
两性植株 |
a+a+、a+ad |
雌性植株 |
adad |
(1)由表2可知,决定雌性、雄性、两性植株的基因依次是。
(2)aD、a+、ad这三个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
(3)请解释雄性植株中不存在纯合子的原因:。
(4)雄株I与雌株杂交,后代中既有雄株又有雌株,且比例为1:1,则雄株I的基因型。
(5)为了确定两性植株的基因型,用上述表格的植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最简单的交配实验,用遗传图解加以说明。
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下表表示5个玉米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及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其中②~⑤品系均只有一个性状属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1)若要进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择品系②和③作亲本是否可行?;
原因是。
(2)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F1,F1再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几率为。
(3)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A)白粒(b)和短果穗(a) 黄粒(B)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AaBb)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以下快速育种方案。
①请在括号内填写相关的基因型。
②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以上方案所依据的育种原理有和。
如图A、B是某种雌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A图细胞中含有对同源染色体。
(2)B图细胞中染色体①上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阶段。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有两个:①、或②。(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
(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