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但它却有一定的价值。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路边小草的价值不包括
A.防止水土流失 | B.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 |
C.可能有药用价值 | D.释放有毒物质,导致害虫灭绝 |
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
A.蓝藻、变形虫 | B.T2噬菌体、豌豆 |
C.肺炎双球菌、绵羊 | D.硝化细菌、烟草花叶病毒 |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
关于右图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部位③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D.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m>2n),则G为(pm/2n)-p个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
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复制时解旋和配对、聚合过程是分开进行的 |
B.新合成的DNA分子中保留了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 |
C.新合成的两条DNA子链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相同 |
D.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DNA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