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①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
②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③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④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I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⑤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I、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 A.④⑤ | B.②⑤ | C.①④ | D.①⑤ |
下图是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胞周期中,甲所示过程在每个起点只起始一次,乙可起始多次 |
| B.乙过程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但不同基因模板链不同 |
| C.乙中的酶为RNA聚合酶,丙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为a到b |
| D.在丙过程形成多聚核糖体,最终合成的各个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 |
现已知基因M含有碱基共N个,腺嘌呤n个,具有类似如图的平面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M共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1.5N-n个氢键 |
| B.如图a可以代表基因M,基因M的等位基因m可以用b表示 |
| C.基因M的双螺旋结构中,脱氧核糖和磷脂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
| D.基因M和它的等位基因m含有的碱基数可以不相等 |
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
| B.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 |
| C.在统计时,F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 |
| D.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 |
C1、C2、C3、C4是某动物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2N、2N、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1、C2可能是C4的子细胞 |
| B.C2、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 |
| C.C1、C2、C3、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 |
| D.C2、C3、C4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 |
下图为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 |
| 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 |
| 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 |
| 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