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一期年均将有95亿立方米水送至北方,其中北京将年均受水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将增加50多立方米。江水进京后,北京将逐步淘汰城区6900眼自备井,让地下水水源地“休养生息”,以改善北京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自2010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百年罕见的旱灾,居民生活饮用水缺乏,农田缺水、农作物枯萎,旱情十分严重。国家高度重视并拨付救灾款解决燃眉之急,全国各地人民捐款捐资,帮助这些困难地区。上述材料体现国家财政能够()
| A.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 B.保证人民消费水平提高 |
| C.巩固国家政权 | D.调节资源配置 |
温家宝总理说,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以创业带动就业。对就业观的正确理解()
| A.等待理想单位就业 | B.就业要一次成功 |
| C.先就业后择业或自主创业 | D.追求体面的、报酬高的职业 |
某医院医生在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多开贵重药品。这侵害了消费者的()
| A.赔偿权 | B.知情权 |
| C.受尊重权 | D.安全权 |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死亡。”这句话说明
①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是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③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④社会生产始终是一国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图是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用来描述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关系的曲线。解读本图,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经济发展无需坚持可持续发展 |
| B.经济增长越快环境污染程度也越高 |
| C.环境质量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 |
| D.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影响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