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迎来颁布施行14年后的首次修改,修正案草案提出赋予所有设区的地级市立法权——拟将过去49个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权扩大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这些设区的市可就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地方立法权扩容( )
①可以强化全国人大对地方政府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其权力滥用
②体现了区域差异和特殊性,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③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权
④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保证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有地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高铁、低碳、微博、货币战、嫦娥二号、“十二五”规划、给力。这些词语在2010年的流行表明( )
|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B.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反作用 |
| C.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 D.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
古人云:“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收兽,明年无兽。”这句话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具有普遍性 |
|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
| C.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
| D.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
恩格斯认为“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下列观点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
| 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
“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
|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惠施说:“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 B.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
| 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D.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