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罝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 (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之一)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小试管中的稀盐酸全部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烧杯剧烈反应,并有 冒出。
③当反应结束时,同学们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同学们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他们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请你帮他们分析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
(3)同学们经过讨论,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有 生成或参与的化学反应必须在 装置内进行,才能正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于是他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如下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到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③当反应结束后,气球完全鼓起,他们发现天平的指针仍然偏向右边,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 (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若不考虑该因素的影响,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填“是”或“否”),请从微观方面说明原因 。
已知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继续通
气体由浑浊又变澄清,
,由此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
与
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提出问题】
与
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
【查阅资料】1、
2、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实际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反应:
第二步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为
猜想2:溶质为(填化学式,以下同)
猜想3:溶质为
猜想4:溶质为
【实验方案】I甲组同学为确定
与
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溶质为。
(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
(3)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
II乙组同学根据甲组同学的猜想,通过定量分析绘制出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像确定溶质成分。
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Na+外,还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A同学:含有OH-、Cl-、C032-
B同学:含有OH-、Cl-、Ba2+
C同学:含有(2)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实验探究】B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由此B同学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成立,A同学的猜想成立。
【评价与交流】请你评价B同学的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B同学在验证自己的猜想时,若将所加试剂调换成足量的另一种试剂(4)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既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也能确定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C同学取该试剂进行实验,最终确定了滤渡中的离子成分。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成分时,一般应加入(5)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确定溶液中的离子成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猜想】
猜想I:没有变质;
猜想Ⅱ:已经变质;
【实验和推断】
(1)加入的适量 A 溶液是(填名称),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现象b为,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反思】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是(填"A"或"B")。
A.密封保存 B.不需密封保存
操作和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现有四瓶溶液①②③④的试剂标签已破损(如下图),但是已经知道这四瓶试剂是
、
、
、
溶液中的一种,某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四瓶破损标签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另外药品只提供盐酸和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标签已经破损的①②③④四瓶溶液分别是什么溶液?
【实验探究1】第④瓶试剂肯定是:(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2】兴趣小组对①②③④瓶溶液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取①②③瓶溶液少量 于三支试管中,分别 加入酚酞试液 |
酚酞试液不能将其中 的一种溶液鉴别出来 |
|
2 |
再取①②③瓶溶液少 量于另外三支试管中 分别加入溶液 |
加入了①溶液的试管 中; 其余两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①瓶溶液为
|
3 |
取②③瓶溶液少量于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 入溶液 |
加入了②溶液的试管 中; 加入了③溶液的试管 中; |
②瓶溶液为③瓶溶液为 |
【反思与交流】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我们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
( 6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人试管A 、B 中,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l 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色。
(2)实验2中,若B 盛装的是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墓本类型是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 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 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1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 :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 :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实验和结论: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B 中少量溶液,加人澄清石灰水至不再 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 向其中加几滴酚酞试液。 |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呈现红色 |
猜想3成立 |
反思与评价:
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溶液换成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