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
A.电子数不同 | B.中子数不同 |
C.质子数不同 |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 | B.纸张燃烧 | C.玻璃破碎 | D.铁丝弯曲 |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质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向一定量镁粉中滴加稀盐酸 |
电解一定量的水 |
向盛有MnO2的烧杯中加入H2O2溶液 |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
![]() |
![]() |
![]() |
![]() |
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可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钠属于金属单质 |
B.CCl4是一种化合物 |
C.制造纳米级金刚石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D.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
右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氢原子,“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为氧化物 |
B.反应前后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
C.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
D.1个乙醇分子由1个氧原子、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构成 |
1911年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时发现(示意图如下):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由该实验分析得出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不带电 | B.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
C.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