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了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图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然后   ,若听到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如果听到   ,则不能采用上述装置。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4)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5)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填物质化学式)
(6)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实验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同学们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常见的基本粒子,它们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粒子体积大小有没有差异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鸡蛋膜有极其微小的孔隙。

【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向5个鸡蛋壳内分别加入下表中的物质,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鸡蛋壳,再向小烧杯中分别加入如表中的物质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鸡蛋壳内加入的物质

NaCl 溶液

N a 2 C O 3 溶液

NaOH 溶液

淀粉溶液

鸡蛋清

小烧杯中加入的物质

AgN O 3 溶液

CaC l 2 溶液

FeC l 3 溶液

碘水

浓硝酸

小烧杯中的现象

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实验分析】

(1)实验①小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实验③小烧杯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通过实验①②③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结论】

综上实验探究可知: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的体积    

【反思交流】

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④⑤不能比较分子体积大小差异,还应增加下列对比实验进行完善:将实验④鸡蛋壳内和小烧杯中物质互换,重复上述实验操作,小烧杯中的现象是    

【拓展延伸】

科学家设计制造出孔径大小不同的“小筛子”,让体积大小不同的粒子通过,从而分离提纯物质。如天然水的净化、海水淡化。

(1)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X,X可能为氢气、氧气或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用于加热试管的仪器名称是    

②若将装置A和E连接制取气体X,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用装置B和F制取气体X,装置中a和c相连,则气体X是    

(2)长途运输活鱼常向水中加入过氧化钙( Ca O 2 )固体。某探究小组对过氧化钙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

①将一定量的过氧化钙加入水中,缓慢产生气泡(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据此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Ca O 2 + 2 H 2 O 2 Ca OH 2 + O 2

【探究活动2】

另取①中上层清液,加入 N a 2 C O 3 溶液,充分反应后有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 NaOH

猜想二:   

猜想三: NaOH N a 2 C O 3

【实验探究】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填写实验现象),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根据以上探究事实,你认为过氧化钙的用途有    (写一条即可)。

燃烧与灭火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请你依据下列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说明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能量,生成白色固体 MgO ,说明镁发生了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2) C O 2 可用于灭火,是否也可熄灭燃着的镁呢?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实验探究

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干冰,在一块干冰中央挖一个小穴,放入一些镁屑,用红热的铁棒点燃镁屑。(见图1)

迅速将另一块干冰盖上,镁在两块干冰间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像冰块中装入一个明亮的电灯泡一样。(见图2和图3)

取走上面一块干冰,观察到有白色固体产生(见图4),用铁片拨开图4产物的表面(见图5),还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反思交流

小组实验后讨论,对初中教材中燃烧的条件有了新的认识,请你代为表达。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工业生产所得的碳酸钠产品中往往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某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经讨论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CaO NaOH

【设计与实验】

方案甲:“气体质量法”

(1)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样品于装置A中。

(2)打开止水夹K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3)关闭止水夹K,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4)待装置A中无气泡产生后打开止水夹K,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第二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5)计算。

【分析与讨论】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③步骤(4)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④装置D的作用是    

方案乙:“沉淀质量法”

写出上述流程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实验,最终都计算出了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请你根据方案乙中测定的相关数据,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用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

【反思与交流】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方案乙优于方案甲,理由主要是    (填字母序号)。

A.

节约能源

B.

操作简便

C.

保护环境

其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对碳酸钙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Ⅰ.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为    

(2)装置B中的现象是    

(3)装置C若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其中试剂为    (写名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碳酸钙分解

碳酸钙在电炉中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对剩余固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全部是碳酸钙

猜想二:是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氧化钙

【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步骤一:取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后静置

底部有白色不溶物

\

步骤二:取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氯化铜溶液

   

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

步骤三:取部分底部白色不溶物于第三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白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实验结论】正确的猜想是    

【交流与反思】小芳同学认为,步骤二中还可滴加其他试剂用来替代氯化铜溶液,该试剂可以是   (写一种即可);小华同学认为,只需完成步骤一和步骤三即可获得相同实验结论,他的依据是    

【拓展与分析】查阅资料:生石灰质量的优劣常采用“活性度”来衡量。“活性度”的测定方法:取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加入一定量的水,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和,记录所消耗盐酸的体积(单位为mL)。消耗盐酸的体积数越大,“活性度”越高。

测得煅烧产物( CaO )的活性度,数据见如表。

石灰石煅烧的最佳温度范围一般为1100℃~1200℃的证据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