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艇有两种供氧的装置,第一种是储备压缩氧气,第二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才使用的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小红同学对过氧化钠如何作供氧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是用在矿山、坑道、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中,将人们呼出的CO2转换成O2,以供呼吸之用。
②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一种是氧气,另一种是化合物。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1)小红利用下图的BCDE装置组合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若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B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E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 __;B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①生成碳酸;②生成氢氧化钠;③生成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乙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
【进行实验】
小红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个猜想的正确性,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
猜想____是正确的 |
【反思与交流】
①小红若用图A来代替B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小红的做法?____(填“是”或“否”),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此可知道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以下信息对解答本题能提供帮助: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遇水则变成蓝色。某同学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
①点燃集气瓶甲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点燃集气瓶乙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
请回答:(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说明氧气具有性。
(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
(1)在人群密集、相对封闭的大型超市和教室等地方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较高,而氧气的含量相对较低。试设计实验证明:超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学校操场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2)给你一段塑料管、玻璃片、集气瓶,请你用简单的方法,取出(1)题中大型超市和学校操场的气体样品。(以操场为例)
现有火柴、一张干燥的白纸、一个光洁干燥的玻璃杯、澄清的石灰水,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纸张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步骤 |
现象 |
结论 |
如图是某种薯片的包装袋,里面被一种气体充得鼓鼓的。小明对这种气体产生了兴趣,请你和小明一起对该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可能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食品和氧气接触容易被氧化而腐败;常填充某种气体以防腐。
作出假设:小明认为:可能是二氧化碳;你的认为: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明用注射器抽取袋内的气体,然后注入 __________中 |
小明的假设正确 |
反思讨论:实验后,小明认为作为食品的防腐气体应具备某些要求,你认为应该具备哪些要求?(答出3点)
你认为:气体包装食品除防腐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冷却后,松开弹簧夹,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