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A图为实验示意图,在室温情况下,烧杯中盛装的是甲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盛装的是乙物质的溶液,试管②中盛装的是丙物质的溶液。当它们由室温升到80℃时,发现烧杯中甲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而试管①中盛装的是乙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丙物质析出。B图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你据此现象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室温时,      (选填“烧杯”、“试管①”或“试管②”)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上图能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b或c);
(3)若乙物质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甲物质,提纯乙物质可采取的方法是       
(4)对于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在温度     时,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物大.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从Na、H、C、O、Cl等5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上:
(1)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用作调味品的化合物是
(2)一种有毒的气态氧化物,可用于炼铁的是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泡逸出。

(1)若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则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在A处放置某溶液甲,B中无色溶液变红色,则A处的溶液甲可能是__________。B中溶液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

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A装置中盛有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盐酸,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碳酸钠粉末。
资料: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4)C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
a. 收集纯净气体 b. 添加固体药品 c. 调节C装置容积 d. 控制气体总量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将A和E组合,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主要实验步骤有:①加热,②向试管中装药品,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其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4)B也可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与A相比,B的优点有________(只写一条)。
(5)研究铁丝在纯氧中燃烧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___。
(6)已知:收集二氧化碳通常用D装置,而不选用C或E装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室一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请推测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__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__________。
(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____个原子。
②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③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④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