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还是实现个人和家庭的梦想,都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一: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材料二:201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5年春节团拜会。习近平在团拜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输的首要载体,家风家教是培育道德、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2)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优秀家风传承的意义。
(3)建设优秀的家风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努力。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1日,哈大高铁作为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迎来了周岁生日。一年来,哈大高铁不仅成为东北三省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也带动了高铁沿线城市间的旅游、文化、经济的交流。以前单程要花费十多个小时,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高铁开通后就实现了“早上在长春喝茶,中午在沈阳逛街,晚上在大连看海。”事实说明高铁是一条快捷、安全、环保、价廉的旅游之路,正因为如此才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材料二:哈大高铁便捷而价格合理,使汽车客运受到极大影响,2013年12月,大连到沈阳的长途客车章程标价降至100元。而在哈尔滨,航空也在看高铁的眼色,哈大间航空票价折后300元左右。就是在这样的博弈中,高铁、客运、航空彼此间相互牵制,而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关于价格变动的影响和消费的有关知识,分析消费者青睐高铁出游的原因。
打造精彩江苏、建设文化强省,谱写“中国梦”的江苏文化发展精彩篇章正在进行……
江苏文化发展的探索
材料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火起来之后,带动了一股全民汉字风。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样,《江苏首届方言听写大赛》除了娱乐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节目组提到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里骨干”,爱汉字就是爱中华文化,这是提高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
江苏文化发展的亮点
材料二:《江苏首届方言听写大赛》在江苏卫视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这是江苏发挥“巧实力”的一次尝试。“巧实力”是借助智慧和技巧,运用各种手段,有效地展示和扩大自身力量(硬实力)及影响(软买力)的能力。“巧实力”注重的首先是整合。这不仅仅是一种叠加,更是“1+1>2”的效应。其次是协同,在不同的领域里协调运用自己的力量,而不仅仅把实力局限在一个领域中。三是灵活,在运用自己的实力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自己,减轻发展中的阻力和障碍。
江苏文化发展的反思
材料三:回首30年,似乎是绕了一个圈。以前被认为价值不大、档次不高,掺杂着封建迷信色彩的民俗文化,开始得到重视;一度被禁止的庙会现在成为各地重要的节庆活动与旅游和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热点话题;传统节日被列入法定假日……这30年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社会生活由原本的思想被禁锢朝着更为开放的方向发展。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述开设《江苏首届方言听写大赛》 节目的文化依据。
(2)请你运用联系的观点诠释材料二中“巧实力”的内涵。
(3)结合材料三,请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对文化发展的研究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2014年10月28日,APEC气候研讨会在江苏举行,来自7个国家的50多名气候专家,围绕“极端气候和水文灾害管理”进行专题研讨。专家认为,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今年江苏的冬天或将成为又一个“暖冬”,雾霾也会成为常态。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近年来,雾霾天气未能得到根本遏制,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政府生态保护责任与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缺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专家的分析对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哪些唯物论的启示?
(2)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在全社会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少于3条),并指出其相应的《文化生活》的依据。
为了加快 “中国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14年10月,南京城墙管理部门欲对25公里长的现存城墙进行全面清理,引发了市民热议。大多数市民认为,绿植赋予了城墙新的生命,清理后就没有古都气息了,应该保留;而城墙管理部门担忧城墙的安危,认为该清除。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郝日明表示:哪些该清除,哪些可保留应视具体情况。全部清理或全部保留,都不科学。既要保护城墙,又要保护风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南京的“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文化价值。
(2)运用矛盾观,请你分析将城墙植物全部清除的做法有何错误。
2014年9月21日,第二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在南京隆重开幕。本届文化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弘扬真善美、唱响中国梦”为主题,以“推出精品、推出人才”为重点,以“文化惠民、促进繁荣”为目的。接地气、演生活、彰显时代特色;免费展览、惠民演出,润物细无声般传递着文化幸福,让老百姓看得起、走得近、看得懂,让艺术节变身全民文化盛宴,进一步推动了江苏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江苏举办文化艺术节的意义。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试论证江苏举办文化艺术节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