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说2013年被称为“中国在线教育元年”,那么刚刚过去的2014年,可以视作是中国在线教育的“建设年”。 这一年中,因为有着数以亿计的用户基数,K12领域(指大学教育之前的基础教育)被国内众多在线教育企业视作一座亟待开垦的富矿;在外语培训领域,由于商业模式较为清晰,2014年这个领域的在线教育企业成为资本宠儿,屡有大额投资出现;受益于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背景,以及劳动力自身职业技能提升的现实需求,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尤为迅猛。相比传统的线下培训,线上教育优势明显,是一种更为便捷、能跨域时空的新的教育形式。
材料二:但是,在线教育的美誉度并不高。一些在线教育企业简单的把录像课程复制到网上,以简单的提供课程内容为主,是一种填鸭式教学;一些承诺的个性化答疑解惑服务,要么根本没有、要么就是由所谓的助教来完成。部分有识之士也是忧心忡忡,一方面担心在线教育成为传统教育的翻版,继续走以提高分数为目标的应试教育老路;一方面担心,与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显得稀缺。会使在线教育为掘金而畸形发展。
(1)结合材料一,我国当前在线教育的状况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
(2)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关于企业的知识,谈谈中国在线教育如何健康发展。
背景:2015年1月10日至11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更加广泛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科技发展水平更加深刻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农业科技投入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速度。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自主流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度。同时加大农村实用科技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加农村信贷投入,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科技创新中。——《中央一号文件节选》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予318个项目、8名科技专家和一个外国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 其中来自清华大学张尧学团队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获自然奖一等奖。该奖项自2000年以来13年中,一等奖曾经9次出现空缺。这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实:我国原创性科技水平亟待提高、科技产业化能力需要加强、尖端人才的极度缺乏、公众的参与热情度不高、法律政策支持力度的疲软等等。
(1)请运用《经济生活》资源配置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多年空缺的尴尬现实,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背景:苏宁易购、 京东商城、当当网、国美在线各大网购平台价格战花样翻新,淘宝“伤城”风云迭起,“双十一、双十二疯抢”“亲,全场五折、包邮”……每年的网购大战成为互联网上最吸引“眼球”的热点。
2015年8月,某校高三(15)班的同学决定围绕“网上购物现状”展开研究学习。
甲组同学对传统商城和网购市场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网购市场必将完全替代传统商城。”理由在于:第一、传统商城市场份额逐步减少,网购交易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我国网购交易规模达到2.8万亿,比2010年增长48 %。第二、网络购物有价格低、购物成本低、不受时间限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
乙组同学调查到,大家在体验网购的便捷、实惠的同时,却也时不时遭遇网购陷阱。近几年央视3•15晚会收到的各类线索汇总,网购投诉量高居榜首,大多涉及网购陷阱和假冒商品。除此之外,货到付款的盛行让卖家承担着百分之百的风险,他们这样抱怨,发货之后,有的顾客故意找茬不付款,货款无法回笼。乙组同学感慨:“诚信为本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啊!”
(1) 请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评价甲组同学观点是否合理。
(2)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诚信为本。
材料一: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部已酝酿了近十年之久的环保税法终于进入倒计时。环保税主要税种包括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物税和垃圾税等。征收环保税,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手段。欧美等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税收手段来促进环境状况不断改善。
材料二: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推动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和社会关切确定监督工作选题和重点,与时俱进提高监督工作水平。第一,依据宪法和监督法的有关规定,开展常态化监督,通过召开常委会工作会议,围绕今年重大工作部署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的调研过程。第二,全国人大常委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民声民意,围绕环境保护税法的实施,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提高监督的针对性。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操作性较强的监督机制,改革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水平。通过召开专题询问会等方式,依法扩大监督领域和范围,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征收环保税是如何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如何履行监督权。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5月6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财政部发布通知,从2014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最高达25%,而此前上缴比例为5~15%不等。根据财政部7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 058.43亿元,支出978.19亿元。其中,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65亿元,远少于用于央企本身的资金。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在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我国的收入分配开始从“国富”转型到“民富”。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执政理念又向前迈了一个大步。有学者评论,“民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将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到更重要的战略高度,从长远看,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区域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中国30年来的改革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人们的生活,甚至也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
第一个变化是有些词汇消失了,例如“粮票”、“布票”,它们在几十年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样一些新词汇出现。例如“大腕”、“泡吧”、“淘宝”。
第二个变化是港台词汇进入大陆日常用语。因此“办公楼”变成“写字楼”,吃饭结账变成了“埋单”。此外英文字母进入中文,现在中国媒体已经很习惯使用“GDP”“CPI”等字眼来形容经济现象。
第三个变化是“数字革命”对语言沟通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和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1)运用有关分配的知识,谈谈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的合理性。(12分)
(2)运用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从“国富”到“民富”的认识。(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怎样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12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2010-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4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2%、42.6%、48.2%;同时,消费需求逐渐成为需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某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重点完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提前2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总任务;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5%;坚持把城镇化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城镇化和产业发展融合,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产镇融合发展之路。
(1)概括材料一中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某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举措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