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新预算法对于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各级人大加强监督,把人民的“钱袋子”管好、用好。据此回答下题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 )
A.立法权 | B.决定权 | C.任免权 | D.监督权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 )
①构成国家权力机关体系,行使国家权力
②行使立法权,制定法律法规
③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行使监督权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①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③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④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底线思维是一种思维技巧,拥有这种技巧的思想者会认真计算风险,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并且接受这种情况。底线思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能够提供继续前进时所必须的那份坦然。从哲学上看,这种思维强调的是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
③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换档降速,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变为7%-8%的中高速,2011年为9.3%,2012年为7.8%,2013年为7.7%,2014年为7.4%。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①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彼此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②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由于主体的方法、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4年APEC会议提出,在“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下,我们将通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这表明了
①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并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进行合作的重要基础
③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4年12月19日,以“澳门梦·中国心”为主题的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文艺晚会在澳门举行。浪漫的土生葡语民歌,热情绚丽的葡萄牙土风舞、巴西桑巴舞、广东粤剧……风情各异,魅力四射。透过晚会我们感受到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精神产品有时也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