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正式颁布的日子,早在2001年就被设立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此举是为了纪念现行宪法的颁布实施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
③这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和基本执政方式
④此举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发展低碳经济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正在经历的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我国现有发展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实现经济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体现了
| A.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 B.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
| C.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 D.新旧事物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
霍懋征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副校长。她一生从事小学教育,桃李满天下,被誉为国宝级老师。霍老师去世后,温家宝总理赶到现场告别,后事极为隆重。霍懋征走了,也给各级政府提出了要求,尊重教师,爱护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就从最实际的地方做起,从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最得人心的地方做起。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A.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
| C.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 | D.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
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观,一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二是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三是《易传》提出的“天人和谐说”,这些观点各有差异,但其共同之处在于
| A.都承认人与自然是对立的 | B.都承认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
| C.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 D.都否认自然界具有客观性 |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 的正确理解是
①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②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是时有时无的
③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循环经济概念和措施的提出,体现了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
①人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要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人们要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开始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人们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追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过程,人们的活动不能改变自然的规律和进程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