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 |
C.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 |
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
基因型为Dd 的个体产生 D、d 两种配子且比例为 l :l 的主要原因是
A.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B.等位基因相对独立
C.等位基因随配子传递给后代 D.等位基因的分离
对交叉互换描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 B.发生在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
C.发生在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 D.发生在不同细胞之间 |
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A.减数第二次分列前期 | B.有丝分裂前期 |
C.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 | D.有丝分裂末期 |
进行染色体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病人的双亲在形成配子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B.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C.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D.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
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分裂后期,其细胞中的染色体状况可能是
A.22条常染色体+XY | B.44条常染色体+XY |
C.44条常染色体+XX | D.22条常染色体+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