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和日本都是发达的岛国,伯明翰和福山,分别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后期世界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下图甲为英国和日本图,表格是英国伦敦和日本札幌气候资料,图乙是每冶炼一吨钢所消耗煤铁量变化示意图。
英国伦敦和日本札幌气候资料
气象站位置:北纬51.2度,西经0.2度,海拔59米 |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均气温(℃) |
3.5 |
3.8 |
5.7 |
8.0 |
11.3 |
14.4 |
16.5 |
16.1 |
13.8 |
10.7 |
6.4 |
6.5 |
降雨量(mm) |
78.0 |
51.6 |
61.0 |
54.0 |
55.0 |
57.0 |
45.0 |
45.0 |
56.0 |
68.0 |
73.0 |
78.0 |
(1)据材料比较英国伦敦和日本札幌两地的气候特征差异。
(2)分别分析英国伯明翰和日本福山二者成为当时世界钢铁工业中心的主导因素。
(3)英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其东南部,说明英国东南部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写出下列铁路的名称:C__,D________。
(2)B是我国第一条跨海铁路________铁路的南段,该铁路建设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岛屿发展农业最大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可能遭受的气象灾害主要是_____。
(4)过去制约A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是________,修建A铁路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_________。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区域图
(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当地能源不足的问题。
(2)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丰富,但部分城市却存在严重的水质型缺水,试分析其成因。
(3)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基地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阅读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在甲省的西北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由北向南奔涌而下,被称为“三江并流”。该省也是地震多发地区,2011年3月10日,该省西部某地发生了5.8级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材料三:甲省的社会经济指标
(1)描述甲省西北部的地形特征,并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该地地形成因。
(2)试评价甲省种植业发展的条件。
(3)说出甲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四则材料,完成题后问题。(第1小题,每空1分,2、4小题每题4分,3小题2分,计19分)
材料一:2007年3月11日,北京市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广东省社科院、天津市社科院等机构联合发布2007年区域蓝皮书——《2006~200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报告详细分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示意图
材料三: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面积2270km2,拥有153千米的海岸线。它将聚各项优势,立足天津,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打造成现代化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天津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的标志区和生态宜居海滨城市。“湛江钢铁”是广东实现重化工业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它选址在湛江东海岛,东海岛面积是286km2,该处拥有建设国内最好的深水港条件,可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和50万吨级的油轮。
材料四:天津滨海新区和湛江东海岛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完成填写下列空格。
a、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大的是;产业结构比例最合理的是;区域经济位居首位的是;
b、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是;土地资源最稀缺的是;最具有吸引外资能力的是。
c、将下列城市化的模式,填在横线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①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②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③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④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2)长三角区域经济今后发展应立足自身条件,以上海建设大都市为龙头,努力发展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试分析长三角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区位条件。
(3)“湛江钢铁”属于型的工业布局,它所需铁矿石可能来自;
(4)天津滨海新区努力打造成现代化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而湛江东海岛却打造成广东的钢铁基地,试分析影响其区域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
根据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⑴描述甲图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⑵说出甲图中秦岭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指出乙图中太行山脉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意义。
⑶说出甲图中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表现;指出黄土高原现代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并简述其对本区及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