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主要表明
| A.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
| B.新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 C.美国同意与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
| 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的残余势力 |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更是不胜负担。这段材料
| 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
|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 |
| 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 |
|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必然结局 |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该评价适用于
| A.雅克萨之战 | B.鸦片战争 |
| C.甲午战争 | D.北伐战争 |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
|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
|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
|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
|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
《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史料记载的是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
|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 |
| 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
|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