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
C.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
D.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
下列关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独立宣言》是《人权宣言》在美洲的翻版 |
B.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体制 |
C.都以国家的名义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
D.都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基于出身的不平等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四十八年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进行拼死的抵抗 |
B.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矛盾削弱了革命力量 |
C.革命发生早,资产阶级缺乏斗争经验 |
D.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 |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已经有名无实处“统而不治”地位 |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经取代自然经济 |
C.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 D.人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公民替代臣民 |
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了()
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 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
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 | 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 |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恺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A.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 B.英雄人物应时代要求而产生 |
C.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 D.英雄人物的出现完全是历史的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