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3 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实行官邸制以制约住房腐败的设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 …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 … … 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 …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公房制度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法国的沦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之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思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材料四(公元前338年)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髟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王,大王更为臣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商鞅变法持何态度?如何评价“民以殷盛”的说法?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商鞅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三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材料四客观上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设立了10地域部落取代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这项措施有助于削弱氏族贵族对地方政权的控制,促进不同部落之间公民的融合。在划分新行政区的基础上,克里斯提尼进一步改造国家政权机构。他创立新的五百人会议代替原来的四百人会议。新会议由500人组成,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从而创立了最早的比例代表制选举法。议员的当选没有财产资格限制,30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成为候选人。选举采取抽签方式,由运气或“神意”来决定。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可担任两届议员。
请回答:
(1)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在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作用方面,与克里斯提尼的哪项改革措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什么?
(2)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参政议政方面,克里斯提尼改革与梭伦改革有何具体的进步措施?用抽签的方式来选拔议员,体现出怎样的民主原则?有何弊端?

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着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西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实际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 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点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读材料一,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它所表现的新特点对我们有何启示?
(5)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并简要评价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四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材料五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本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善皆本者”。
(1)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3分)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简述促进这些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10分)
(3)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5分)
(4)材料五黄宗羲的观念相比于材料四的观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简单评价黄宗羲的这一观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人认为拿破伦叱咤风云是一代枭雄,但我认为他的过错是最主要的。拿破仑发动俄罗斯战争,使一百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西班牙战争,则使法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并且将战火烧遍了整个欧洲。到了1809年底,拿破仑占领别国领土的面积已经相当于法国本土的三倍多了,统治外国人口达7500万,这样沾满血腥的双手,爱好和平的你还会赞扬吗?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这是一个极为先进的政体。在大革命中,拿破仑的个人威望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其权力欲望也不断膨胀,开始逆历史而为,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帝制,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且他还迎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使自己又拜倒在正统之前,这是一个真正地革命者应有的思想和做法吗?
他请罗马教皇来为自己加冕,无疑是为自己皇位的正统披上神圣的外衣。对于他的思想,他的举动,刚刚经历法国大革命洗礼的法国人民,会支持吗?法国大革命期间就颁布了《人权宣言》,其规定了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这也是调动下层人民起来革命的动力,而拿破仑逆着人民的意愿,恢复贵族的统治,这完全背离了法国大革命的宗旨。
拿破仑逆着历史潮流,逆着人民意愿的行为,注定了他的失败。所以我说,拿破仑的一生是过大于功的一生。
——摘自《拿破仑之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作者认为拿破仑的“过错是最主要的”理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作者所指的拿破仑的过错选择其一进行评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