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
表1 1851年至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 年份 |
1851年 |
1855年 |
1913年 |
| 在校大学生 |
12400人 |
16760人 |
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 |
表2 1801年至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 国家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 重要科技成果(个) |
198 |
219 |
356 |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2)根据材料二,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
材料三 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一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此类教育很适合意大利城市商业社会的需要,实用和职业性是其显著特色。……少部分学生进入“拉丁学校”学习。1 5世纪随着人文主义运动的发展拉丁学校教育内容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人文主义者把他们的理想贯彻到教育实践中。……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世俗教育,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人们的宗教知识,而是注重培养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人文主义教育是“自由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它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人文主义教育是一种贵族教育,真正能享受人文主义教育的是那些君主、显贵和富裕市民的子女。——《欧洲文艺复兴史》
(3)依据材料三指出14-16世纪意大利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材料三
材料四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____▲___,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什么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制定的出发点。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
(3)理解材料四,用最切合的一句话填充材料中空格部分。
(4)材料一、四,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思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中叶以后,亚非拉众多国家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纷纷踏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有人说 :“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五: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日本幕府统治面临的外部危机是什么?
(2)据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4分)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4)戊戌变法失败有多方原因。根据材料四、五,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悲喜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称帝的因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既是一名政治家,又是一名军事家”的理解。
(3)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处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法国某家媒体在2002年初刊登了声称是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遗稿的一个片段:“星期二,我站在窗前,看到5楼的姑娘出门到自动取款机上去换欧元,她肩上挎着包,身后跟着一条摇头摆尾的小狗。”
材料三: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评选始于1993年,每半年评选一次。评选机构主要由美国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和德国曼海姆大学等相关机构根据世界范围内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共同完成。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于2007年7月4日揭晓,前10名均为美国公司所占据。冠军由美国的“蓝色基因∕L”蝉联。它的速度为280.6万亿次∕秒,浮点运算。上一届评选入围的标准是2.737万亿次∕秒,本次的标准提高到4.005万亿次∕秒
——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相关知识说明“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
(2)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材料二的片段是否出自雨果的遗稿?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当今超级计算机领域发展主要呈现出哪两大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国外有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袁隆平闻言挥动着满是老茧的双手说:“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材料三:①公元9年,西汉时期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子》篇中。366年,敦煌石窟开始建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
②14世纪末,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支火箭的椅子,勇敢地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火箭登天的牺牲者
③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从此奔月去。
材料四: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9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1997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1997年即达到3.1万项。
——《中国现代史纲》
请回答:
(1)建国初期,我国政府作出研制“两弹一星”的决策,结合材料一说出“两弹一星”的含义是指什么?其研制有何重要影响?
(2)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3)结合材料三简析“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的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和国家地位的关系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