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
C.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
蓝鼎元向雍正帝上《论南洋事宜书》中说道:“天下利国利民之亊,虽小必为;妨民病国之事,虽微必去。今禁南洋有害而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这表明清朝:
A.存在海禁与开放海禁之争 | B.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 | D.始终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榖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了:
A.西汉初期商业势力还很弱小 | B.中央政府对商业势力进行了有效控制 |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 D.地方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 |
明代徐一燮在《始丰稿·织工对》中记载,钱塘织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此记载实际上反映了明代:
A.钱塘地区织工极端贫困 | B.钱塘地区丝织业发达 |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D.织工是个低贱的职业 |
《四书训义》中写道:“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
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
B.指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
D.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