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签订期间,美国国务卿葛礼山召见清朝驻美公使杨儒,指出:“日本之要求当与不当,本官虽难以说明,但请清国对今日之状况加以重新考虑。如清国因有足以挽回今日处境之良策,而特意拖延和平条约之批准,日本则将从事更大规模之战争。此时,欧洲各国终将乘机纠缠于两国之间,努力满足其各自欲望。其结果,清国终将不止于失掉辽东,犹恐失去较此更为广大之领土。” 这反映出美国在中日问题上
A.保持传统“中立”积极调停 | B.预见到列强将瓜分中国 |
C.偏袒日本以便于进一步扩张 | D.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
马克思在《世界文明史》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使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下列说法,最符合此观点的是
①联邦政府内部分权制衡②立法权的再度分割
③各州和中央政府之间分权制衡④南方与北方的分权制衡
A.①②③ | B.① | C.①③ | D.②③④ |
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实施 | B.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 |
C.世界市场的拓展 | D.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 |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序中提出了“故善者因之(顺其自然),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等经济学观点,下列与司马迁观点最吻合的经济思想或政策
A.重商主义 | B.自由主义 | C.凯恩斯主义 | D.垄断主义 |
下图是1750年至1865年英国资本总额增长示意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 |
B.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 |
C.英国成为世界上资本输出最多的国家 |
D.英国工业革命![]() |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 B.贩卖黑奴 |
C.传播基督教思想 | D.输出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