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转型有利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历史上一些国家抓住机遇成功实现经济转型。材料一 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篇》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一些国家以西方先进工业国为榜样,进行经济转型的探索,请从材料二的图中选出这一类型的国家,并结合所学说明选择理由。
材料三 1919年9月,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派人在北京石景山筹建名为“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即首钢的前身)……日本投降后,石景山炼铁厂由原国民党政府接管,正式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厂(简称石钢)。战争时期,石景山钢铁厂野草丛生,设备陈旧,30年仅产生铁28.6万吨。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景山钢铁厂,该厂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国营的钢铁企业。1958年,国家投资2.4亿元人民币对石景山钢铁厂进行扩建和现代化改造,结束了这里有铁无钢的历史。1979年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承包制改革,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力地促进了首钢的发展。从1995年首钢开始实行集团化改革,建立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2010年首钢钢产量已达到3154万吨。三十年来,首钢累计上缴国家利税600多亿元,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首钢集团的发展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3·北京卷)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
东汉后期 |
唐朝前期 |
黄河流域 |
765 |
669 |
长江流域 |
342 |
611 |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25 分)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论及中国如何摆脱挨打局面时指出:“臣闻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主张。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对民族复兴起到什么作用?(9 分)
材料二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1938 年春夏之交,从苏联回国的蒋廷黻(1895—1965)以民族复兴为主题撰成《中国近代史》一书,他说:“只要我们谨守中山先生的遗教,我们必能找到光明的出路。”教育家蒋梦麟(1886—1964)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阐述其民族复兴思想。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他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
(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实现民族复兴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的原因和抗战胜利对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10 分)
材料三毛泽东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3)中国共产党自诞生日起,便“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作的贡献。
有人说,一部中共的历史,就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不断创新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建立至今,形成了哪些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2)20世纪40年代形成的理论成果通过哪些文章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该理论的精髓或灵魂是什么?
(3)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最大突破是什么?该理论
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4)进入新世纪,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的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5)结合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8分)概括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28分)
根据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概括秦,唐,宋,元,明,清前期六朝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内容(24分)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