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9日,习近平会见连战时强调,“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这充分说明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 A.和平、平等、民主协商 |
|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 C.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
| D.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
“现代化并不要求有一个政治意识形态,或一套体制,因为选举、国家边界、市民联合以及西方生活的其他标志,对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必需的。”下列选项理解最符合材料的是
| A.现代化源于西方,发展于东方 |
| B.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进行现代化 |
| C.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 |
| D.现代化对国家发展来说有利有弊 |
孙中山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对上述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欧美各国出现了的社会危机 | B.社会革命尚未完成 |
| C.利用科学和工业为全民谋幸福 | D.“毕其功于一役”指武昌起义 |
1864年,李鸿章写给恭亲王的信中说:“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下列主张与上述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 A.“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 |
| D.“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下列原因表述确切的是
①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
②我国文化是士大夫的生命线
③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
④中国当时缺乏具备改革魄力的精英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下列观点与此相似的是
| A.“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 B.“人皆可以为尧舜” |
| C.“涂之人可以为禹” |
| D.“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