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是一个极其艰辛和漫长的过程,要受到历史传统及现实诸多因素等的制约。就拿近代法国来说,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动荡不安,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最终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最为主要的原因是( )
A.法国国内经历了持久的动荡,法国广大人民的共同心愿 |
B.法国的传统专制势力异常强大,对民主政治极大的制约 |
C.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地增强 |
D.革命是暴力之体现,从而最终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手段 |
长江三角洲自中唐以后农业发达,一向是粮食输出区;但明末以来,却需仰赖外地输入粮食。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改种经济作物,造成粮食不足 | B.战乱频仍,农业生产遭到破坏 |
C.水利失修,造成粮食生产减少 | D.新作物传入,饮食习惯渐改变. |
《“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A.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 B.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
C.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 D.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
历史学家武建国先生指出:“均田制的最后废弛,不复再现,并非完全是由于国家无田可授,其真谛,乃是庶族地主的发展壮大,土地私有制的日益发展和深化。”这一分析旨在说明
A.“两税法”的实施是“均田制”实施的必然结果 |
B.“均田制”的瓦解是“两税法”实施的必然结果 |
C.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均田制”瓦解的主因 |
D.庶族地主势力壮大是导致“两税法”实施的主因 |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阐释了佛教的“生死轮回” | B.宣传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
C.批驳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 | D.与“天人感应”说针锋相对 |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
A.正确 | B.错误 | C.片面 | D.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