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 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
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阅读下列近代史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39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3年
1901年
1928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8年

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沿海早于内地②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③中国侧重引进西方的实用技术④中国民族资本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右图是《万国宇宙志》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当时欧洲人产生这种想象的客观原因是

A.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的恐惧
B.对东方异教徒的想象与揣测
C.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D.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

“直到……1820年 ,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 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

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
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
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