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祖(后周郭威)崩,养子(柴)荣继位。是时,胡人南侵,民徙亡,田亩荒。(955年2月)荣下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桑田不计荒熟,并交一半;二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北地诸州自藩界来归者,五年内三分交还两分;十年内交还一半。”同时诏令拆毁佛寺,勒令僧尼还俗。
(958年)诏令:诏左散骑常侍艾颖等三四十人分行诸州,均定田租。诸州并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使通。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改革的目的。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周世宗改革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4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演讲中宣称:“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45年,美国陆军参谋长泰勒自豪地说:“原子弹的惊人的破坏力产生了这样的看法,即我们的空军现在拥有决定性的武器,这种武器可以使美国从此以后可以建立对世界的警察统治。”──《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日本 |
|
1937年 |
41.4 |
12.5 |
9 |
6 |
3 |
4.8 |
1948年 |
56.4 |
11.7 |
4.3 |
4.1 |
2.1 |
1.5 |
材料四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1937 |
1950 |
1960 |
1971 |
1972 |
|
美国 |
46.4 |
48.5 |
31.2 |
9.7 |
7.6 |
日本 |
6.1 |
1.3 |
3.2 |
12.4 |
12.3 |
西欧共同体各国 |
── |
── |
26.5 |
30 |
29.6 |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五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国名 |
美国 |
英国 |
联邦德国 |
法国 |
意大利 |
日本 |
增长率 |
3.5 |
2.9 |
6.7 |
5.3 |
5.6 |
9.6 |
材料六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为逆差)
年代 |
1950 |
1960 |
1970 |
1975 |
与日本的贸易 |
+2.4 |
+2.0 |
-15.9 |
-19.4 |
与西欧的贸易 |
+2.0 |
+10.7 |
-5.8 |
-17.8 |
──《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概括美国的真正意图。
(2)根据材料2、3、4,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怀有上述意图的条件。
(3)根据材料5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这种意图对战后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4)根据材料6,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消长变化及其导致的主要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40~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状况
材料2: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经济改革。1954年3月,苏共中央作出决议,决定大面积开垦荒地。1956年,全国共开垦荒地3600万公顷,当年新开垦荒地上的玉米获得了丰收,粮食总收获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于是许多地区盲目扩种玉米,1962年玉米种植面积比1953年增加了10倍以上。但苏联许多地区不宜种植玉米,产量很低,“玉米运动”很快以失败告终,1958年以后粮食产量开始下降。由于大量开荒,几百公顷没有森林带保护的土地为风沙侵蚀所毁。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请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2)材料2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方面?导致了什么结果?根据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
材料1: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材料2: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材料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2)根据材料2和材料3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了巨大成功,又留下了一些值得后人深思的教训。
材料一 斯大林说:“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作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材料二 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就像是一个“跛脚巨人”。
材料三 苏联人民排队购买食品
材料四 2005年10月,在全国政协十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要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和重点。
(2)根据材料二,这是指“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存在什么弊端?
(3)根据材料三,说说这种弊端造成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根本目的的认识。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历史上试图改变斯大林模式的三次尝试,但结果并没有探索出一条适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最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他集中精力进行的农业改革失败了?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领域,他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留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迪?
(3)戈尔巴乔夫改革留给我们最大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4)联系苏联改革谈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