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启蒙思想家主张( )
| A.人民主权 | B.社会契约 | C.分权制衡 | D.君主立宪 |
1919年5月执教予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 “余与蔡孑民(即蔡元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
孑民主张()
| A.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 B.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
| C.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 D.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
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该信解读准确的是
()
|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
|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 D.林则徐了解英国的政情 |
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 A.王权演变 | B.教权演变 |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 D.市民权力变化 |
《论语》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 A.认识你自己 | B.知识即美德 |
| C.因信称义 |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
|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