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 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以下各项中,属于“在传统外变”的代表性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包括( )
①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
④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有这样一副对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借一斤斤斤不够。”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 )
A.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 |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 |
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讨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 )
A.人民公社化 | B.“大跃进” |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D.一五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