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被誉为“头号中国通”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到:“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段话体现出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 |
B.中国近代的革命性质是一场无产阶级革命 |
C.在这条道路上,国共两党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
D.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革命道路中中国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 |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开始按列国来分配,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 | B.宗法制的的影响 |
C.“君权神授”的思想 | D.中央集权的加强 |
楚汉战争刘邦获胜后,其手下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
秦始皇下令镌造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秦以后,玉玺在历代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合法 |
B.体现专制独尊权力 |
C.保证皇位世代永续 |
D.震慑割据篡权企图 |
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欢心,烽火戏诸侯,又废太子宜臼,立褒姒子为太子,申侯联合缯国、犬戎杀死幽王,立宜臼为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受到冲击 |
B.宗法制引发诸侯间权力斗争 |
C.周幽王厉行君主专制 |
D.申侯意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
地方志《绝越书》中写道:“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但长期以来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正确。伴随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掘证实了传说中禹时代“以铜为兵”,以及禹铸九鼎是可信的。这表明()
A.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
B.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为真实 |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D.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