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
“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此材料说明中国丧失了( )
| A.领土主权 | B.贸易主权 |
| C.司法主权 | D.关税主权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
|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
|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
|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
《货币战争》中说“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英国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 )
| A.强迫赔款 | B.商品输出 | C.鸦片走私 | D.开设工厂 |
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毛泽东的经济主张与新三民主义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
| B.毛泽东主张在中国消灭私有制 |
| C.毛泽东论述的经济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 |
| D.毛泽东的经济主张超越了新三民主义 |
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A.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
| B.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
| C.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
| D.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