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这一思想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康德 | D.卢梭 |
“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关于“中国人民”描述最符合题意的是()
A.“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 |
B.“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D.“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
1841年3月,清参赞大臣杨芳经略广州“遍收所近妇女溺器为压胜具,载以木筏出御乌桶,由一副将领之,自部卒隔岸设伏,约闻己炮响,即举筏齐列水面,溺器口向贼来路,而后抄出筏首夹攻之(英军)”这不能反映的是()
A.清朝封建迷信盛行 | B.清朝国势渐趋衰落 |
C.清军军事战术落后 | D.北洋水师英勇迎敌 |
《明史录·太祖洪武实录》“边夷土官,皆世袭其职,鲜知礼仪,纵之则玩,不预教之,何由能化。其云南、四川边夷土官,皆设儒学,选其子弟侄之俊者教之,使之知君臣父子之义,而无悖礼之争,亦安边之道也。”这反映了()
①明朝注重土司子弟的礼仪教化
②西南土司是独立王国,不受中央干涉
③儒学教条化取代思辨化
④土官享有世袭统治权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
A.都察院职权与汉武帝时期的十三州部刺史职权相同 |
B.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的耳目、工具 |
C.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纠劾百官,为地方监察构的上级机构 |
D.反映明朝时期监察机构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
元代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枢密使由皇太子兼任,无太子时空而不置;元代的宰相及其他行政官员常常兼任枢密院的要职。有此推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枢密院与中书省的双向制衡 |
B.巩固枢密院决策机构的地位 |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军事节制 |
D.保证中央政令在军队中贯彻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