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 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 |
| 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 |
| 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 |
| 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
如图反映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行省制 | D.郡国并行制 |
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有利于:
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②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③防止地方割据分裂
④维护国家的统一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 A.皇帝的子孙不再分封为王 |
| B.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
| C.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
| D.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
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王失去了军事力量 | B.周王失去了对诸侯的实际控制权 |
| C.周王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
某地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
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
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
|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
|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
|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