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和拉萨市同位于河谷地带,读两城市地形图(图中颜色越深地势越高),完成以下问题。图中a、b、c、d四条曲线表示兰州和拉萨两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其中表示兰州市气温和降水的曲线为
A.a、c | B.b、c |
C.b、d | D.a、d |
作为西北工业重镇,兰州的空气质量一直令人担扰,而拉萨却一直以空气质量优良著称,对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兰州空气质量差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有地形、气象条件等 |
B.拉萨空气质量好的原因有地形、气象及废气排放少等因素 |
C.兰州空气质量比拉萨差的重要原因是位于内陆,降水少,风力强,风沙多 |
D.拉萨空气质量比兰州好的重要原因为人口稀少,生态环境较为原始 |
读右边“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34题。
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A.蓄水发电 | B.水产养殖 |
C.拦泥蓄水 | D.修桥筑路 |
读下图,完成30~31题。关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时间观测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时最大 | B.乙时最小 |
C.丙时最小 | D.甲、乙、丙三时观测的流量大小无法确定 |
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江中上游防护建设的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面面积大大增加 |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调节作用 |
D.1998年长江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
流经水文站的江水()
A.不能补给鄱阳湖 | B.不能补给洞庭湖 |
C.没有冰川、降雪融水补给 | D.不能参加陆地循环 |
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
关于我国各地区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交通运输的建设 |
B.东北地区:森林的更新保护和荒地的开发利用 |
C.黄淮海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模式是“鱼塘—台田”模式 |
D.黄土高原地区:治理严重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打坝淤地 |
我国各类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主要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整体分布状况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着能源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订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
读图“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43~45题。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 | B.高压输电 |
C.水陆联运 |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
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⑤ |
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