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图所示新疆地区地处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自然资源丰富,图中甲地有大片的绿洲,风力较大。

(1)判断甲、乙之间夏季盛行的风向并分析原因(提示:运用热力环流原理)。
荫房,也叫葡萄干晾房,一般都是平顶长方形格局,墙壁用土块砌成,留有许多方形花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乙地夏季,鲜葡萄在荫房经过30—40天的晾制,即可风干为葡萄干,这样晾制而成的葡萄干翠绿如新,甘甜不减。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则会发酸。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该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有利条件。
(3)简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对图示自治区未来经济的促进作用。(8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与其它文明相互交流融合,共同促进人类进步。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可·波罗游记》详细描绘了东方的风俗、地理、人情,如都江堰等,它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东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大大促进了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
材料二:马可·波罗东行旅行线路和文化景观图

(1)马可•波罗东行的出发地自然景观是 ,大都的自然景观是 。简要说明两地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
(2)文化景观A和B分别反映了当地什么环境问题?
(3)“文化景观建设如果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保护产生有利无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工程是如何顺应自然环境并发挥作用的?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I:某地区土地利用图。
材料II:该地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左右不等。谷地夜雨多于日雨,夜雨占降水总量的80%以上。

(1)说出当地土地利用构成特点。
(2)分析(1)特点的形成原因。
(3)请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该河谷为什么夜雨较日雨多。

读意大利波河流域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波河流域图

材料二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常发生大洪水,流域面积约为7.5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中下游流经著名的波河大平原(该平原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南临亚平宁山脉),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多在其一些支流上游兴建水利工程。波河中下游含沙量高,河道蜿蜒曲折,极易淤塞,现在河口三角洲每年新增土地约81公顷。
(1)波河丰水期持续时间较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试分析其原因?
(2)试比较图中东西两侧沿海地形差异及对建港的影响?
(3)意大利矿产资源缺乏,工业主要凭借与西北欧工业的交往而发展的,试分析图中两侧港口哪侧更具有发展优势并说明原因?

下图为某区域的>10°C年积温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2008年的汶川(31°N,103°E)大地震就发生在图示区域。简述图中主要地质灾害对抗震救灾的不利影响,并谈谈如何有效预防?
(2)读出图中M、N两地>10°C积温线的数值,并简要分析这两地积温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3)崎岖不平是P所在地形区和N所在地形区地表特征的共同点,试分析其成因。
(4)与中下游地区相比,流经M附近地区的长江干流河段冬夏季节水温差异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图中等值线为该地河川夏季(6—8月)平均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总量百分比,根据图示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等值线信息推断该地区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分析图上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
(2)图中C地的优势经济作物是棉花,和新疆相比该地发展棉花生产的相对不利气候条件有哪些? (4分)
(3)图中D区是著名工业区,D工业区与沪宁杭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4分)
(4)图中E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__________。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试分析其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