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的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 |
| 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
| 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 |
| 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 |
|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
|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
|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
如下图所示,相同的甲、乙、丙三株幼苗均被切去茎尖,切面的不同位置上分别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一段时间后,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
| B.乙直立生长 |
|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
|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
| 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
|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
|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 |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接受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浆细胞全部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
|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
| C.受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核糖体等的活动增强,导致细胞周期变长 |
| D.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前者的细胞膜上具有相应抗原的受体 |
下列各项中,仅发生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病菌 |
| B.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 |
| C.靶细胞裂解死亡 |
| D.纤毛摆动把黏附的细菌以痰的形式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