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已知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紫花、粉花和白花,下表为某探究小组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亲本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紫花
粉花
白花

紫花×紫花
9/16
3/16
4/16

紫花×白花
3/4
1/4
0

粉花×粉花
0
3/4
1/4

(1)由甲组结果可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乙组的F1中的所有紫花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其中粉花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某实验田现有一白花植株及纯合的粉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请写出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假设杂交后代的数量足够多)
①若杂交后代全开紫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②若杂交后代既有开紫花的又有开粉花的,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③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四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性状
表现型
2004届
2005届
2006届
2007届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色觉
正常
404
398
524
432
436
328
402
298
红绿
色盲
8
0
13
1
6
0
12
0

(1)第1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可反映出红绿色盲遗传具有特点,并计算出调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2)第2组同学希望了解红绿色盲症的,所以调查色盲男生甲的家族遗传病史,记录如下:男生甲的外祖父为红绿色盲,但其外祖母、祖父母、父母均正常。请问:男生甲的
家族中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是:外祖父→→男生本人,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称为
(3)调查中发现一男生(III10)患有红绿色盲,其姐姐患有白化病,经调查其家族系谱图如下:

①若III7与III9婚配,生育子女中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②若III7为肤色正常的纯合子,与基因型为aaXBXB的女性结婚,妻子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妻子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填序号),若妻子基因型为aaXBXb,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填序号)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4)当地人群中约25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现在有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性,与当地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男孩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___.

家兔的毛色是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基因A决定黑色素的形成;基因B决定黑色素在毛皮内的分布,没有黑色素的存在,就谈不上黑色素的分布。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选用野生纯合的家兔进行了如右图的杂交实验(注:F1灰色雌雄基因型相同):请分析右边杂交实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表现型为灰色的家兔中,基因型最多有种;在F2 表现型为白色的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中,杂合子占
(2)F1灰色家兔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有种,相应的比例为
(3)育种时,常选用某些野生纯合的黑毛家兔与纯合的白毛家兔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有时可得到灰毛兔,有时得不到灰毛兔,请试用遗传图解说明原因(答题要求:写出亲本和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的生理变化。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C、D、E
(2)若坐标曲线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段表示电位。
(3)人体内信息分子B的分泌量受到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4)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①是,②是

某人利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两个实验,最初时各个试管中小球藻的量相同,请回答:

(1)实验一:小球藻在适宜条件下繁殖很快,在相同培养液中,装置(a)和(b)分别培养小球藻(抽去空气),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阳光下。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B、C两试管哪个更绿。写出此时A瓶中酵母菌主要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反应式
②实验中B试管的小球藻能长时间存活吗?,为什么
                        
(2)实验二: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CO2的供应,密闭容器周围有固定的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发现反应进行到5 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 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这说明CO2中C的转移路径是,该实验中是通过控制来探究 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其改变的实验条件是

据统计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致死超过1.2万人。9月8日,中国卫生部长陈竺表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应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国家。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有多种类型,请回答下列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关的问题:
(1)我国科研人员研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的简要操作流程如下:

图中步骤①所代表的过程是      ;步骤③可用    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        ;检验S基因是否翻译成S蛋白的方法是         
(2)有一个制药厂设想生产抗甲流的单克隆抗体,请你帮助完成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主要步骤:①用甲流病毒对小鼠进行注射,从产生免疫反应小鼠的      中得到相应的B淋巴细胞;②设法将鼠的         与B淋巴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既能          ,又能         的杂交瘤细胞;③对上述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           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④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内或    培养,就可以从中提取出大量的能抗甲流的单克隆抗体了。
(3)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正常人体后能引发           ;该病毒可能会通过发生        而改变传染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