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①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
②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③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④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I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⑤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I、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 A.④⑤ | B.②⑤ | C.①④ | D.①⑤ |
组成DNA的基本成分是()
①核糖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⑤胸腺嘧啶⑥尿嘧啶
|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④⑥ |
| C.②③④⑤ | D.②③④⑥ |
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容易得到 |
|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
|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
|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种类繁多、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不同 |
|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不同 |
|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
| D.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运用的原理是( )
| A.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分布 |
| B.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分布 |
| 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 |
|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 |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
|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橙黄色的脂肪滴 |
|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
|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再加入含蛋白质的试管中,且现配现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