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A)(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也为化学的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化学学习者和研究者一直关注周期表的运用与发展。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爆炸理论”指出:200亿年以前,宇宙中所有物质都包含在一个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的原始核中,由于某种原因它发生了爆炸,首先产生了中子、质子和电子,随后就产生了元素。你由此可知最先产生的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
(2)19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制备F2单质作出重大贡献的化学家莫瓦桑,你认为最先用来与F2反应制备稀有气体化合物的元素是  (填写元素符号)。
(3)2006年11月16日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联合宣布,他们合成出了118号元素,新原子的质量数为297,则该新原子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4)人们研究发现第一周期与第二周期一些元素的性质与同族元素性质共性很少,有人建议将氢放在VIIA,写出一种能支持该观点的化合物:    ;人们发现Li溶剂化倾向很强,提出类似于氢键的“锂键”,请画出(LiF)2含锂键的结构式:       
(5)研究周期表发现存在对角线规则,处于对角线上的元素性质相似,如硼与硅处于对角线,请写出硼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液体燃料。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温度(℃)
500
800
①2H2(g)+CO(g) CH3OH(g)
K1
2.5
0.15
②H2(g)+CO2(g) H2O (g)+CO(g)
K2
1.0
2.50
③3H2(g)+ CO2(g) CH3OH(g)+H2O (g)
K3


(1)反应②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某温度下反应①中H2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K(B)(填“>”、“<”或“=”)。
(3)判断反应③△H0; △S0(填“>”“=”或“<”)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用K1、K2表示)。在500℃、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③,测得某时刻H2、CO2、 CH3OH、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6mol、2 mol、10 mol、10 mol,此时v(正)v(逆)(填“>”“=”或“<”)
(4)甲醇燃料电池通常采用铂电极,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5)一定条件下甲醇与一氧化碳反应可以合成乙酸。通常状况下,将0.2 mol/L的醋酸与0.1 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近年来,我国对储氢纳米碳管的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电弧法合成的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物质——碳纳米颗粒。这种碳纳米颗粒可用氧化法提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K2Cr2O7+H2SO4(稀)="=" CO2+K2SO4+Cr2(SO4)3+
(1)完成并配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此反应的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
(3)H2SO4在上述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A.酸性 B.氧化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4)上述反应中若产生11.2 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物质,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360
440
520
K值
0.036
0.010
0.0038

(1)①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②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
③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填序号)
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
(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 CH4(g) + H2O (g)CO(g) + 3H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 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P2(填“>”、“=”或“<”)。
②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 + H2O(g)CO2 (g) + H2(g) 获取。
①T ℃时,向容积固定为5 L的容器中充入1 mol水蒸气和1 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 mol·L-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②保持温度仍为T ℃,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
d.混合气中n (CO) : n (H2O) : n (CO2) : n (H2) =" 1" : 1 : 1 : 1

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以下是制取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

已知:①ClO2气体只能保持在浓度较低状态下以防止爆炸性分解,且需现合成现用。
②ClO2气体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1)在无隔膜电解槽中持续电解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和NaClO3,请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2)反应生成ClO2气体需要X酸酸化,X酸可以为
A.盐酸B.稀硫酸C.HI溶液
(3)吸收塔内的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为
(4)ClO2被S2还原为ClO2、Cl-转化率与pH关系如图。

写出pH≤2时ClO2与S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机物A、B、C、D、E、F、G、H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5.2 g F能与100 mL 1 mol/L 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0.1 mol F还能与足量NaHCO3反应,在标准状况下放出4.48 L CO2。D的分子式为C3H3O2Na,E的分子中含有羧基。

(1)写出物质C中的官能团的名称:
(2)写出物质F、H的结构简式;
F、H
(3)写出反应①、④的化学反应类型:①、④
(4)写出变化①的化学方程式
(5)写出相对分子质量比B大14,且与B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仅写一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