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可逆反应aA(s) + bB(g)cC(g) + dD(g) ; △H="=Q" KJ/mol.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过程中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T1<T2,Q>0
B.Pl<P2,b==c+d
C.Tl>T2,Q<0
D.P1<P2,a+b==c+d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经过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可变为清洁能源
B.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C.以NO和NO2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D.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 + Y(g) 2Z(g) △H < 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 /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 =4.0×10-3mol/(L•min)
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 > v(正)
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常温下,对pH=10的NaHCO3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分析正确的是

A.c(CO32—)>c(H2CO3)
B.c(Na)>c(HCO3)>c(OH)>c(H)
C.c(Na)+c(H)=c(HCO3)+2c(CO32—)+c(OH)
D.c(Na)=c(HCO3)+c(CO32—)

在探究氨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氨水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含有氨分子。
B.向氨水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含有OH-
C.向氨水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氨水中含有NH4+
D.浓氨水和浓盐酸靠近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氨气与氯化氢容易反应。

西瑞香素是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药物,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西瑞香素的结构和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所有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
B.该物质能发生加成、氧化、水解、消去等反应
C.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3 mol NaOH反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