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改编寓意深刻的中国古诗词,常常可以很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了的《回乡偶书》所反映的场景最早可能大规模出现于(   )

A.5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说明了()

A.丞相权力的增大  B.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D.体现任人唯贤的原则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特点是()

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
C.削弱兵力  D.削弱地方势力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和与地方割据势力 ②君权与相权
③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中国古代长期稳定性引起来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的关注:“中国大一统的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此处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B.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C.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D.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