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见下图)。下列表述内容与该图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
| A.“遗其体而求其用” |
| B.“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
| C.“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橹” |
|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
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和掠夺 | B.电力的广泛应用 |
| C.工业革命的进行 | D.垄断组织的形成 |
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中讲道,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实发生的是
| 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 | B.黑奴贸易 |
|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D.麦哲伦环球航行 |
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对黄金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
|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
| C.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
| D.黄金是哥伦布踏上美洲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
“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斡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缘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赀之半。”(《明宣宗实录》)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朝前期私人海外贸易已有一定规模 | B.海禁政策根源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 |
| C.明朝对私人海外贸易告发者予以重赏 | D.海外贸易的丰厚回报使官民铤而走险 |
据记载,明朝山西大同一带虽然寒冷,但“陆驮水航之物,藏山隐海之珍,靡不辐辏而至者,而转贩之力也。”这段材料突出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明朝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 B.明朝山西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 C.明朝山西大同为全国经济中心 | D.明朝政府改变了对商业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