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表一:1920~1936年在中国投资的工业资本中中国资本与外国资本的产值及比重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表二: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及比重(1920~1936年)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1920年
1936年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列强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的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乘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勉强维持生产。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工业资本产值中的发展变化。并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且大有增加,共计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叉欠缺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在这样的苛刻税收下,商贾望见关津,若赴汤蹈火之苦。
——摘自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抉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摘自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共同历史主题是什么?请依据这个材料说明其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新现象产生的有利因素。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清朝的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摘自《宋史》
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日和戎,二日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募役),四日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摘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摘自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送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摘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完成:
(1)北宋"积贫"的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的一项是什么?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改革。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发表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请依据以上材料,完成本表格内容的填写。


涉及的重要机构
机构反映的国家政体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政体的发展趋势


材料四所谓“海选”,就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所以一产生就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
材料五 2008年“两会”召开之际,CCTV新闻、新华网等连续第四年开设《我有问题问总理》的论坛,广大网友踊跃参与,总理则在记者招待会上深情回应网友们的提问:“我从群众的意见感受了大家对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2)从海选村官到总理通过网络关注民意,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以《网络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假如你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一员,请说出你们的选题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
材料二“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魏源
材料三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
——(19世纪末)罗德斯
材料四“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讷寓要o”——(19世纪末)吉卜林
材料五“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4分)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五有何联系?(4分)
(3)材料四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