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山区坡地因树木过度砍伐而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了治理环境,人们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右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所用的调查数据主要是采用样方法得到的 |
B.在a年内,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C.物种③比物种①、②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
D.若气候适宜,群落在c点后,灌木将持续占主导地位 |
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出现 |
B.无丝分裂过程中也存在DNA的复制 |
C.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能够进行无丝分裂 |
D.HIV病毒不能进行无丝分裂 |
下列有关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个基因都控制合成一种酶 |
B.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位于mRNA的碱基序列中 |
C.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都需要酶 |
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的基因和酶是相同的 |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贡献在于发现了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青蒿素对疟原虫的起始作用方式 |
B.疟原虫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C.青蒿素会破坏中心体的膜结构进而影响它的功能 |
D.若科学家发现了抗青蒿素的疟原虫,是使用青蒿素引起了疟原虫基因突变的结果 |
阴生植物在弱光下,当提高CO2浓度时,光合速率并未加快。对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呼吸作用受阻影响光合作用 |
B.使三碳化合物还原的还原剂和ATP不足 |
C.暗反应过程所需的酶在弱光条件下活性低 |
D.呼吸作用强,大量消耗光合作用产物 |
当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细胞内G蛋白的一系列代谢反应。下列关于G蛋白及G蛋白偶联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G蛋白的分泌需要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进一步加工 |
B.G蛋白分子中氨基数等于羧基数 |
C.G蛋白偶联受体存在于细胞膜的外侧,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
D.G蛋白偶联受体与双缩脲试剂需在水浴加热下呈现紫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