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3:2:4 B.3:2:2 C.1:2:3 D.1:2: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物质导电性 | B.溶液的酸性 | C.物质的磁性 | D.酒精的挥发性 |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 B.煤的干馏(或炼焦) | C.木材燃烧 | D.铁钉生锈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C.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序号 |
物 质 |
杂质 |
所 用 试 剂 |
A |
CaO |
CaCO3 |
适量的稀盐酸 |
B |
CO2 |
H2O |
浓硫酸 |
C |
N2 |
O2 |
灼热的铜网 |
D |
NaCl溶液 |
Na2CO3 |
适量的稀盐酸 |
在推断实验室无色废液的成分时,四位同学得出了四种结论,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A.NaCl、CuSO4、NaNO3 | B.NaCl、K2SO4、NaOH |
C.HCl、NaOH、CaCl2 | D.K2CO3、KNO3、BaC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