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海水制得的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一般步骤是:溶解、           、蒸发、计算产率;
(2)若要去除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硫酸钠,所加的三种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均过量),其顺序要求是:碳酸钠溶液必须在氯化钡溶液之           (填“前”或“后”)加入。有同学提出用           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可达到同样的目的。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其目的是           ,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其中蒸发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加碘盐的检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的排列情况。根据此表我对它进行探究:

(1)第16号元素的名称是 (10)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分析,我能得出的一条信息是(11) 。
(2)第16号元素属于 (12)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13)
电子(填“得”或“失”),它的离子符号为 (14) 。
(3)研究表明: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由此推断:第二周期中得电子能力最强的的是 (15) 原子;失电子能力最强的是 (16)
原子,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17) 原子。
(4)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18) 周期,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上表中第 (19) 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请先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然后试着归纳总结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符号
O2
2O
2Mg2+
2H2O
意义
(1)
(2)
(3)
(4)
我的归纳
①符号的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分子、原子或离子;
②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5) ;③(6) 。

(2)如果用 分别表示三种元素原子,那么有下面四幅图表示构成物质粒子

A B C D
请你仔细看图并用序号答题: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7),表示混合物的是 (8) ,
图B和图C中粒子的区别是 (9) 。

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
积变又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是:①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化学式为HgS)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③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
⑴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填“有”或“无”)物理变化,若有的话,请写出哪些?并说明理由。 (填序号 ),理由是。
⑵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填“有”或“无”)化学变化,若有的话,请写出哪些?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⑵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填字母)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⑸装置A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红磷在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实验中红磷稍过量,目的是。
⑵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量约是集气瓶体积的,由本实验还可以推知氮气的哪一性质?试写出其中一种。
⑶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理由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