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 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材料二:中国法律文化渊源久远,积淀于整个社会中的法律文化传统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沿着其特有的轨迹缓慢演进:西周、春秋时代以“礼治”否定了殷商时代的“神治”;战国、秦朝的“法治”否定了春秋时代的“礼治”;西汉至清朝的“礼法合治”或称“德法合治”又是对秦朝“专任法治”的否定。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一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互动同在,合力勾勒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2)我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我国法治建设可借鉴与利用的重要资源。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此从文化层面提出两条具体做法。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创新的社会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2012年开始放缓,从原来的两位数增长下降到个位数增长,由此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习近平同志在APEC会议上,指出了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在经济新常态下请你为发展我国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竞争合作大有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也为全球经济企稳回升作出积极贡献。
材料一:(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

注:中国对外投资额超过吸引外资额,成为净资本输出国“只是时间问题”。“同比”是指与上一年同时期相比。
2011年-2014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盈利情况

注:对外直接投资利润再投资指对外投资获取的利润再次用于对外投资,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盈利水平;2005年到2013年,我国平均对外投资收益率是3.3%,和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回报水平差不多。
材料二:新年伊始,中国对外投资又传重磅消息:中国的复星集团收购法国知名旅游休闲企业——地中海俱乐部已成定局。纵观全球,复星收购绝非孤例,中国资本走出去已风生水起,诠释着中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投资人”的华丽转身。当下中国资本输出已进入“全球化轨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有关知识,简述如何推动中国企业更好“走出去”。

下面是2015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中的作文材料: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学生甲乙对此进行议论。
学生甲:文化塑造人生。要造就和谐的自我,必须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学生乙: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学习哲学能够使人正确认识自我,从而造就和谐的自我。
(1)请运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对甲的观点进行评析。
(2)乙的观点你同意吗?请运用“哲学的作用”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为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2015年6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具体为:统筹协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专项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工作,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要事项,加强对重要事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l)从政府的角度,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怎样才能成为制造强国?
(2)为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国政府应如何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22分)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设立纪念日是为了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1)联系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设立纪念日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历经战乱和苦难的历史告诉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历史不能忘却,正义不容挑战,时抗战胜利的隆重纪念,既是时蠢蠢欲动的军国主义分子的威严震慑,亦是为整个国际社会敲响警钟。
(2)联系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怎样才能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今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放假一天,9月3日至5日调休放假,共3天。旅游业内人士预计,新增的这个“小长假”将使得红色旅游和抗战历史遗迹旅游升温。
(3)联系材料,运用“消费”的知识分析“红色旅游”升温的意义。(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