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新常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亮点多多,如有序实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即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和“三个支撑带(即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组合。
材料一:2014年7月初,上海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多场座谈会,广泛征求市人大、政协、企业集团、专家学者的意见,逐步取得了共识,率先推出国企改革方案,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成为未来中国国企改革的领头羊。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金融中心(江北嘴、陆家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二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三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专家指出,如果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开拓外需、打开国际市场的一次伟大尝试,那么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的启动,将成为带动沿岸经济、再造我国内需市场的关键布局。长江沿线九省二市占我国GDP半壁江山,是内需增长的最佳着力点。长江经济带也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南北遥相呼应,将构成中国未来数年最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启动,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将成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我国稳增长和调结构都具有战略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上海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和市民在国企改革中各自发挥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什么能够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材料: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成思危在谈到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时,打了一个很特别的比方,他说:“海外有些朋友问我,你既然是独立的党派,为什么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跟他们解释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唱大合唱,就要有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成思危这个比方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8分
(2)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8分)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1)政府为什么如此重视民生问题?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今年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2)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政府该做些什么?
2011年4月份,邹平县广大农村迎来了新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据调查统计,选民参与的热情近年来发生了变化,大部分村民认为选谁都一样,谁当干部对我没有好处,谁当干部对我也没有坏处,管你们谁当,一般的是随大流投票,盲从的选举。另外,近年来农村家族、宗族观念越来越强,他们只选“本家人”,不选“外姓人”,不管哪一方的人落选,落选的一方都会找出种种理由指责对方,甚至归罪于选举组织者。经济条件薄弱的村没有人想当村干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在选举时往往竞争比较激烈,出现了蛊惑人心“拉”选票,请客送礼“买”选票,诽谤对手“争”选票,利用家族、宗族“算”选票等现象,以致矛盾尖锐,难以调和。
(1)作为一名村干部,在竞选和工作中,应如何贯彻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2)作为一名村民,应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投出神圣一票?
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如何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