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 | B.农业生产地位下降 |
| C.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
田汉诗云“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颂扬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巨大成就 |
| B.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
| C.反映了人民群众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大跃进运动中 |
| D.展现了十年探索时期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
下表主要反映了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 钢产量 |
原煤产量 |
发电量 |
机床 产量 |
食品加工 |
纺织 |
粮食 产量 |
棉花 产量 |
|||||
| 年增 长率 |
60% |
19.70% |
35.20% |
354% |
8.70% |
7.50% |
3.70% |
4.70%
|
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控制的电子工业、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工业、军火工业、航空工业、公用事业的比重分别为44%、54%、63%、75%、84%、100%。从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全面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 | B.扩大政府开支,调节社会生产 |
|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大力干预 | D.开始重视限制私有企业的发展 |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 A.斯大林 | B.赫鲁晓夫 | C.勃列日涅夫 | D.戈尔巴乔夫 |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
|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近 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